栏目导航
滁州鲫科技小院:科技“芯片”赋能当地种质资源立异打破
发表时间: 2025-04-30 03:24:12 发布于:新闻中心
4月7日清晨,滁州市福家水产饲养基地的试验室仍亮着灯。滁州鲫科技小院的研讨生们在导师的带领下,轻手轻脚地将刚完结人工授精的滁州鲫受精卵移入孵化池中,这批滁州鲫鱼苗,承载着安徽省特征鱼种复兴的期望。
前一日,滁州鲫育种项目2025年施行作业会在此举行,会议由项目主管单位滁州市农业乡村局安排,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滁州市农业科学研讨院、滁州市农业技能推广中心及南谯区农业乡村局等承当单位一同参加,正式吹响了以科技赋能当地特征种质资源维护的冲锋号。
会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滁州鲫科技小院担任人袁小琛具体的介绍了2025年度滁州鲫育种作业方案,包含育种家系的构建、选育目标的优化以及良种扩繁关键技能等,并着重科学技能立异在种质改进方面的重要作用。
滁州鲫作为安徽省当地特征水产种质资源,以成长快、个别大、病害少、色泽亮丽、味道鲜美的特色而深受群众的喜欢,2017年获评国家地舆标志产品。
2022年,滁州市农业科学研讨院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树立联合攻关团队,对滁州鲫的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判定和评价。之后两边一步步深化协作,逐渐从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等方面对滁州鲫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系统研讨,提醒了其“双三倍体银鲫”的共同遗传布景,为种质维护与开发供给科学支撑。
在前期多年的作业堆集以及经过省内外专家团队多轮证明,2025年开端,滁州鲫育种工程真实开端发动。滁州鲫育种途径是团队与省内外专家多轮研讨证明。使用团队前期开发的滁州鲫特异性分子符号,结合RFID电子标签溯源技能,对滁州鲫进行精准判定和符号。并在小院师生一同尽力下完结滁州鲫的人工催产作业。现在,项目已完结第一批60余个家系的构建与繁育作业,一切家系鱼苗成长气势杰出,标志着滁州鲫新品种选育迈入新台阶。
滁州市农业乡村局渔业渔政管理局担任人马明发在会上着重:“滁州鲫是安徽水产种业的‘芯片’,育种项目的施行对破解我省‘良种少、效益低’的工业瓶颈含义严重。”
依据规划,项目将经过五年攻关,培育出兼具“抗病、优质、速生”特性的滁州鲫国审新品种,并构建相配套的良种保存和健康饲养技能系统,强化滁州地舆标志品牌,助力工业增收。
小院试验室里,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张焱鹏教师正在辅导研讨生在显微镜下调查滁州鲫家系受精卵发育状况,他介绍道:“咱们选用1对1人工授精方法,构建滁州鲫家系,并在后期对每个家系滁州鲫鱼苗的性状数据来进行追寻比较”。
作为产学研深层次地交融的载体,“滁州鲫科技小院”长时间驻守专家与研讨生团队,全程参加家系构建、数据收集及技能推广。小院专家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许然教师表明:“小院师生扎根一线,保证每尾鱼苗的遗传布景可追溯,为育种决议计划供给精准数据支撑”。
滁州鲫育种项目的推动,不仅为安徽省内陆水产饲养面积全国第四的工业优势增加新砝码,更探究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复兴新途径。
“这为咱们打造高端水产品品牌供给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福家水产饲养公司担任人表明。
项目计划在皖苏浙等地树立演示基地,经过“科技小院+协作社+农户”形式,带动饲养户提质增效。一起,依托科技小院渠道,项目将定向培养水产饲养专业人才,为工业可持续开展供给智力支撑。
从试验室到池塘,从种质维护到工业赋能,滁州鲫育种项目正以科学技能立异为笔,书写当地特征种质资源高水平开展的新篇章。
这条“身披银甲”的滁州鲫,或将游向全国大众的餐桌,成为安徽水产种业复兴的鲜活注脚。(汪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